推荐产品

研究揭示历史0.5℃全球增暖背景下中国极端高温转变可作为将来预估保守估计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天气转变大会上通过《巴黎协定》,其重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以内。厥后,对全球平均外观温度上升0.5℃所带来的天气影响的研究成为《巴黎协定》后科技议程中的热点题目。已有很多研究行使区域或全球模式预估效果研究1.5℃相对于2℃所能避免的天气影响,然而因为天气模式自身具有肯定不确定性,模式预估效果的可靠性仍需进行考量。

  在历史观测记录中,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已经历过0.5℃的上升,在如许的天气背景下,与半摄氏度增暖相干的观测中天气转变可能与将来的展望类似。近日,中国科技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赵思遥在导师周天军研究员的引导下,通过将中国观测记录中的极端高温转变与地球体系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CESM)专门用于研究1.5℃和2℃温升情境下天气转变及其影响的实验预估效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这一假设。从空间累加的角度看,中国在0.5℃历史增温下的极端温度转变是可以被检测到的。夜间极端高温比日间极端高温体现出更明显的强度、频率上的增长。与模式历史模仿实验对比可以看出,模式能够合理地模仿历史0.5℃升温背景下中国极端高温的转变。与频率和持续时间指数相比,模式历史模仿实验能够更正确的再现观测中极端高温强度指数的转变。而对于将来0.5℃额外增温背景下中国极端高温的转变,观测可以作为日间极端高温转变的保守估计,而夜间极端高温则表现出与历史观测类似或较弱的转变。研究还指出,将来可能的人为气溶胶排放削减将加剧我国极端高温的增长,这种征象在日间极端高温上可能表现的更加显明。考虑到将来可能的气溶胶削减,当前紧张污染的地区必要得到更高的正视。

  文章第一作者赵思遥透露表现“观测数据中0.5℃全球增暖背景下的天气影响可以作为评价天气模式模仿能力的紧张指标,也可以作为对将来区域尺度预估效果的保守估计。这为天气转变和适应以及天气模式的开发和展望提供了珍贵的信息”

  上述成果于近日发表在AGU旗放学术期刊Earth’s Future。

  Zhao S, Zhou T. Are the Observed Changes in Heat Extremes Associated with a Half‐degree Warming Increment Analogues for Future Projections? Earth's Future (2019) doi:10.1029/2019EF001237

    文章链接: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29/2019EF001237

图1. CESM Low-warming预估实验效果中0.5℃额外增温背景下中国极端高温的转变。概率密度函数曲线代表中国大陆1991-2010年期间与1961-1979年期间相比发生特定转变的陆地面积百分比。红色实线为CN05.1观测数据的效果。紫色实线为CESM模式预估荟萃平均效果,紫色虚线为CESM模式预估各成员效果。


Copyright© 2003-2012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北京丰台区丰台北路32号华盛写字楼B8058 邮 编:110023
联系电话:15010539992 010-63845660      
   备案号:京ICP备20001697号-1